|
![]() |
|
|
鸡肝破裂是一种在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,可能导致鸡只死亡或屠宰时胴体降级。引起鸡肝破裂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,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大类:
1. 物理性损伤/创伤:
粗暴操作:在抓鸡、运输、转群、疫苗接种等过程中,操作不当(如用力过大、抓握不当、挤压)直接撞击到腹部导致肝脏破裂。这是最直接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
笼具或设备损伤:鸡只意外撞到尖锐的笼具边缘、食槽、水线或其他设备。
踩踏:在密度过高或鸡群受到惊吓时,鸡只互相踩踏,可能导致内脏(包括肝脏)损伤。
跌落:从高处跌落撞击硬物。
2. 疾病因素:
包涵体肝炎:由禽腺病毒感染引起。该病的一个典型病理变化就是肝脏肿大、质地变脆、易碎,轻微外力甚至无明显外力即可导致肝脏自发性破裂,腹腔内充满血凝块或血液(俗称“血水病”)。
脂肪肝综合征:主要发生于高产蛋鸡或肉种鸡。肝脏因脂肪过度沉积而变得肿大、黄染、质地非常脆弱(类似黄油),轻微外力(如产蛋时努责、跳跃、甚至正常活动)就容易破裂出血,导致急性死亡。
禽白血病:特别是由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引起的髓细胞样白血病,会在肝脏形成肿瘤结节,导致肝脏肿大、质地变脆,易发生破裂。
沙门氏菌病:如鸡白痢、禽伤寒等,可引起肝脏肿大、充血、坏死或出现结节,降低肝脏强度。
弧菌性肝炎:由空肠弯曲菌引起,可导致肝脏出现星状坏死或胆汁淤积,使肝脏质地变差。
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肝炎:任何导致肝脏炎症、肿大、坏死或硬化的疾病都可能使肝脏变得脆弱易破。
3. 营养与代谢因素:
脂肪肝综合征:如前所述,这是营养代谢病导致肝破裂的最主要原因。高能量饲料、低蛋白饲料、缺乏胆碱、蛋氨酸、维生素B12、维生素E、硒等“抗脂肪肝因子”,以及能量摄入过多、活动不足、雌激素水平高等因素共同导致。
霉菌毒素中毒:特别是黄曲霉毒素,对肝脏有极强的毒性,可引起肝脏严重损伤、坏死、硬化或脂肪变性,显著增加肝脏的脆弱性,使其易破裂。
其他毒素:如棉酚(棉籽粕中)、菜籽粕中的硫苷等,过量摄入也可能损伤肝脏。
4. 遗传与品种因素:
某些品种或品系的鸡可能对脂肪肝综合征或其他肝脏疾病更易感。
快速生长的肉鸡品种,其代谢负担重,肝脏相对脆弱。
5. 环境与应激因素:
热应激:高温环境下,鸡只呼吸加快,血液循环改变,可能导致肝脏充血,增加破裂风险。同时,热应激会加重脂肪肝综合征。
缺氧:通风不良、高海拔或某些疾病导致缺氧时,可引起肝脏淤血肿大。
惊吓应激: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压骤升或剧烈挣扎碰撞,诱发肝脏破裂(尤其当肝脏本身已因疾病或脂肪沉积变得脆弱时)。
总结:
鸡肝破裂很少是单一原因造成的。最常见的情况是肝脏本身因疾病(尤其是包涵体肝炎、脂肪肝综合征)或毒素损伤而变得肿大、脆弱(易碎),此时即使正常的生理活动(如跳跃、产蛋努责)或轻微的外力(如抓鸡、拥挤)也足以导致破裂。而直接的、严重的物理创伤则是健康肝脏也可能破裂的原因。
要预防鸡肝破裂,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1. 规范操作,减少物理损伤。
2. 做好主要疾病(IBH、ALV、沙门氏菌等)的防控(生物安全、免疫、净化)。
3. 科学配制饲料,预防脂肪肝综合征(平衡能量蛋白比,保证抗脂肪肝因子供应),严格防控霉菌毒素。
4.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,减少各种应激(密度、温度、通风、惊吓等)。
5. 对于易感品种,加强饲养管理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