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![]() |
|
|
调节肠道菌群平衡:益生菌通过竞争性占位在肠道黏膜形成生物屏障,抑制病原菌定植。例如,在蛋鸡养殖中,饲喂含有益生菌的饲料后,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提升,大肠杆菌数量减少。同时,益生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可降低肠道pH值,创造不利于有害菌生长的环境。
增强机体免疫力: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发育,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。例如,益生菌可诱导肠道黏膜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,增强黏膜免疫功能,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,降低动物呼吸道、消化道等疾病的发病率。
促进生长和提高生产性能: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环境,帮助动物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,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,促进动物生长。如在猪养殖中,使用益生菌后,猪的日均增重提升,饲料消耗降低。
提高益生菌活性的方法
优化发酵条件:需要严格控制益生菌发酵的温度、pH值、营养物质等条件 。例如,乳酸杆菌发酵温度需严格维持在30-40℃,低于20℃会失活,固态发酵含水量应控制在60%左右。
采用微囊化技术:将益生菌包覆在生物可降解材料中,形成微囊 。这样可以有效隔离益生菌与外界环境,降低外界因素对益生菌的损害,提高其稳定性、存活率和生物利用度,还能延长益生菌在动物消化道中的存活时间 。
益生菌活性的评价方法
微生物学评价:包括菌种鉴定、活菌计数和生长曲线测定等 。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益生菌进行菌种鉴定,采用平板计数法或显微镜计数法测定活菌数量,通过培养实验测定其生长曲线,以评估益生菌的生长速度和生物活性 。
生物活性评价:可通过抑菌试验评估益生菌对有害菌的抑制作用,分析其发酵产物如有机酸、氨基酸等的含量,以及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其对动物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等 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