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有关鸡病应关注的一些问题
时间:2013/6/19 16:35:15 浏览:5155次
◇ 赵继勋(中国农业大学)
1.1禽流感首免时间
实际上防疫疫苗就比不防疫要强。要想管好生产,做到不影响生产成绩,必须免疫自家苗加Re-6。凡是禽流感疫苗,都是有效的。唯一的差别是第一次免疫的时间,实际上要根据抗体的高低来决定,我建议H5N1在10日龄左右免疫最为合适,最早不能超过7日龄。因为每次进鸡时都会消毒,做隔离防控,很注意外界的影响。所以说1日龄防疫,是错误的。通常我们的想法是尽早的建立有效抗体水平。但是对H5N1来说,晚点建立问题不大。
第二针流感疫苗,可选定在第一针后的3~5周,关键看疫病的流行情况,第二次免疫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调动免疫水平,快速建立有效抗体水平,快速建立起保护水平。
第三针是第二针打完后的第3周,这次的免疫只要选对苗,抗体水平就提高上去了,鸡群基本上就不发病了,这是很关键的一步。至于说开产前再加强免疫一次,是为了保障产蛋鸡在产蛋期避免流感的发生。在产蛋高峰下降时,再免疫一次,不仅是H5N1,而是所有的免疫,因为在产蛋高峰下降时,各种抗体水平都会下降。所以,这次免疫不是为了防后面的病,更多的是提高母源抗体水平。但是这一针往往让我们产生矛盾,因为鸡群处在产蛋期,打针是应激必然影响产蛋率,所以建议这一针选择在产蛋高峰的下降期,此时影响最低,一般影响2~3天,甚至1天都不影响。如果在产蛋高峰期注射,会影响7~8天,甚至更长。
在这里要强调的是,禽流感是一样的,免疫程序是一样的。不一样的是流感第一次免疫的时间, H9N2疫苗,应该比H5N1要晚打,为什么呢?因为H5N1母源的抗体水平一般是5,而H9N2的母源抗体水平一般是7~9,越早打越没用,建议H9N2的免疫在12日龄左右注射,这根据母源抗体的高低来选择,越高打得越晚。通常情况下,H9的母源抗体处于7~9,H5处于2.5~5。所以不检查也可以知道,H5的第一针应该在8~10日龄时注射,H9第一针在10~12日龄。还是有一种说法在孵化前打,因为打得时间不对,鸡照样发病,因此,所有苗绝对不许在孵化前注射。( H5N1亚型禽流感建议的基本免疫程序见右下角表)
按照我说的情况去免疫,H5抗体水平应该在不同的时间达到这个数。总体来说,H5的抗体水平,在选对苗的情况下,如果抗体水平达到了26以上,基本上对鸡群的禽流感做到了有效防控。免疫防控的临界水平是26,做不到26以上,就有可能发生禽流感。如果做到了就有保护性。如果做不到我现在说的,你就去调整免疫程序。15~35日龄这段时间,抗体水平低,这是一个从低到高的阶段。H5在35日龄左右能够做到25,已经不错了。这就说明免疫起作用了,这种免疫抗体越来越高的作用对禽流感的防控有效果。按照这个免疫程序,基本上在50日龄左右,就达到有效保护了,50日龄左右鸡群不怕禽流感了。
1.2免疫监测
推荐的必检时间
1~3天检查母源抗体效价,作为初免时间依据。
30天左右检查初免后免疫反应,是否已有抗体水平的回升。
50天左右检查2次免疫后抗体效价是否已达基本保护水平
开产前免疫后2~3周检查是否已建立确定的抗体保护水平。
34周后每两周一次,监控抗体水平的下降是否出现,决定第4次免疫时间。
换羽鸡开产后检查保护性抗体效价是否已达到。
现在免疫监测很乱,必须打对苗,用有效苗的抗原监测到26才管用,用其他的方法没用,解决不了问题。抗原只对相应抗体有真正的监测和诊断意义。因为H5N1毒株多个亚型的血清HI交叉程度不等,如果抗原不纯或不对型(毒株)则获得的只是交叉抗体水平。不能代表需要疫苗毒株的真实免疫效应,这种监测结果对生产的指导意义是不确实的。
1.3发病后的对策
假定是多栋舍的,或者说在一个村有一家发病,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效地隔离,或者下狠心,无害化处理,这是最好的办法。对同一厂区其他栋舍立即用流行毒株疫苗进行紧急免疫,并且至少封锁隔离3周。还有一种方式强制换羽,这种损失跟真正打上苗的损失没有什么区别。唯一的好处是多活两只鸡。我不主张强制换羽。H5N1除了病毒本身造成的严重的死亡之外,还有综合疾病造成的结果。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一样,如果在实验室选几只实验鸡,把病毒打上,每次死15%,这可能会做到。如果不是这样的实验鸡,如果从各个鸡群里挑出来的,怎么做都不可能每次死15%,因为鸡本身的原始基础不一样。所以说,强制的换羽就是使鸡的死亡水平下来一点,其他的因素没变化。鸡病本身造成的死亡因素没有变化,是应激叠加的因素少了。我不希望通过强制换羽的状况来实现这种效果,但也不是绝对的。
目前H9N2大概分成三个群体,这三个群体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。北方地区主要是第一群三群的HI交叉结果不同,第一群中的某些毒株的免疫原性最好,如选作疫苗,并使其HI效价≥210,则对其他群也有较好保护效果。
1.4免疫防控
第一针时间大概在12日龄免疫比较合适。产蛋鸡在做成有效苗的情况下还发,是免疫不确实造成的。一般产蛋率下降10%以下。所以说,H9在产蛋鸡上有三个特点,一是不死鸡;二是只降蛋;三是卵泡表面充血严重。
商品肉鸡的发生率虽大大降低,但仍发生。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:第一,商品肉鸡不注射H5、H9疫苗,如果一针都不打,30日龄时容易感染,鸡一出状况,就没法儿养了。第二,打上是不是一定有效?还有是母源抗体,15天以前有母源抗体不容易得。15~25日龄可能得,母源抗体没了,新的抗体没起来,叫抗体空窗期。实际上,目前情况下,在鸡群里头,发生H9N2都是15~25日龄。你在对产蛋鸡有效保护的情况下,15日龄以前很少得。在打一针的情况下,15~25日龄防不住,所以说,早期的防控是15~25日龄,主要是靠隔离和鸡舍消毒来做的。我常常这样说:15~25日龄养的鸡,叫做六亲不认时间,什么叫六亲不认时间,谁也别惹我,这段时间养鸡你们都别来找我麻烦来,外界的东西先别来,料一下全拉够,别等到15~25日龄1天1次料,那段时间杜绝跟外面的交往,就会好得多。
当然12日龄免疫疫苗后,15~25日龄没有隔离住,鸡群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了。在刮大风的情况下,是防不胜防的。所以说,商品肉鸡在刮风的天气,特别容易出问题,气候变化明显的时候特别容易出问题。H9本身不死鸡,但会造成鸡抵抗力下降,鸡舍开始保温而不注意通风,导致其他疾病入侵,开始死鸡。所以说H9N2 12日龄免疫一次, 15~25日龄关好门,没有防住,不管它,加强通风就够了。
客服部供稿
2013-6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