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![]() |
|
|
1雏鸡特点
按常规是指0~3周龄的育雏保温期,笔者最早发现有大肠杆菌病理特征的雏鸡是8日龄,调查其发病史,鸡群早在3日龄就有零星死亡,体瘦,吃料少等特点,用过庆大霉素、口服糖、速治2000后,病情减轻,而对一少部分感染者,其病理变化是逐渐严重,到12日龄则出现败血症死亡.呈现出肉鸡饲养期的第一个死亡高峰。剖检其病理变化有明显的肝周炎、气囊炎、卵蒂收缩不全.小肠肇充血,可以证明鸡群入舍前后72小时内。室温低.脐带感染而致愈合不全引起发病。因此.雏鸡防大肠杆菌病要注意以下两点:
1.1创造干燥环境
应从育雏准备工作开始,做好雏鸡入棚前、后的消毒,特别是垫草卫生,可用熏蒸法、阳光直射法。调整好地面温度,离地面20厘米内,温度要保持在35℃左右.创造十燥、卫生的环境。清新通风的空气。
1.2堵截病从口入的途径
雏鸡入舍后应口服少量的抑菌药。如庆大霉素.每只鸡2千单位。抑制卵黄感染,过量会使雏鸡肾脏、肝脏负担过霞,排泄增加,饮水量大。甚至是稀便。料中添加Vв片增加辅酶的催化作用.提高自身的抵抗力。
2中鸡特点
是指3周后.常见脱温后3~5天发现鸡群吃料少。出现死亡,由每日2~3只增加刽5-8只,剖检病理变化特点为肝周炎70%、腹水10%、气囊炎5%.在三周龄前后由于接种疫苗次数多,消毒方法义欠缺,生怕消毒药杀死了疫苗,义怕用药影响了免疫效果。然而只注意喂料、饮水,再加上换2号料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的反应。一日.出现免疫缺陷或免疫失败就会导致混合感染的发生,死亡数量增加,从而出现第二个死亡高峰.在剖检病理发现,大肠杆菌是元凶,建议在第二周用大肠杆菌多价莆进行预防,既不影响消毒.也不影响用药是很好的选择,具体方法庇选用大肠杆菌多价苗。每只鸡几服0.5毫升为一个接种免疫量。在脱温后集中精力防备病毒类传染病,做好防疫消毒互不受影响。其次是常消毒.在大棚内喷雾消毒,可选用百毒杀1:1000喷雾,力争雾点0.01毫升;口服用双碘霸王1:3000饮水2小时。也可口服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液.也称PP粉达到同时净化效果。调查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舍内粪便堆积,发酵污染严重,湿度大,通风条件差,为保温而不降低湿度。笔者在调查了10个大棚的水槽结果看,10个大棚的鸡饮水槽都有鸡粪,说明水污染是暴发大肠杆菌病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3成鸡特点
成鸡是指一般商品代肉仔鸩到5周龄换大鸡料,也称成鸡料,无药料。在换料过程中常出现死亡.也常称为第‘三个死亡高峰,不少养鸡户在此期间损失惨重。据临床剖检变化看,有大肠杆菌病的肝周炎病例占57%,球虫病占13%,腹水占8%.新城疫、法氏囊占22%,也称为混合感染.有的朋药三两人死亡仍然增加,导致提前出栏.保本处理。追其发病原因,除大肠杆菌感染外主要因素有:消毒方法不当,影响新城疫、法氏囊病毒类接种疫苗的防疫效果。
防疫程序不合理,方法不当,又有病毒又有细菌而致混合感染。大棚内湿度大,光照强,氨气超标,通风差.闷热时间长。换料方法不当.应激反应大,而影响正常的抵抗力,使大肠杆菌泛滥致病。
4讨论
大肠杆菌为常在菌,鸡舍的杆上、棚上、地面、旮旯都有,甚至是饲料槽、水槽都有,而且又是危害养殖业的重要传染病源。因此。制定出严格的免疫消毒程序,很有必要掌握大肠杆菌发病的三个规律,就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,避免三个死产高峰,才能达到预防大肠杆菌病的效果.保证养殖鸡群得数量,提高计划养殖的效益,以顺利的完成生产任务,提高养殖经济效益。
5治疗
卓奇每100克饮水400斤,连用3-5天。
案例:
临床症状:
保定一养殖户,饲养大肉食5000只,十七八天开始发病,用了一个疗程的药,未见明显效果,临床观察大群采食量下降,粪便有许多黄绿色稀粪,每天死亡五六十只,最高日死亡达70多只。
剖检变化:解剖了五六只大个的死鸡,全部都是心、肝被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包裹,肾肿发紫黑色,其他部位病变不典型。
初步诊断: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。
治疗方案:
1、全群带鸡消毒,使用福碘欣和氯佳交替喷雾,每天两次;
2、卓奇400斤水/袋,早上饮水3-4个小时,晚上肝肾康300斤水/瓶晚上饮水6个小时,以上方案连用4天;
回访:
用药三天后回访,用药第二天死亡28只,第三天死亡12只,第四天死亡4只!大群采食量增加到正常水平!
|
|